kaiyun体育下载官网可提供深圳开荒保洁、深圳家庭保洁、深圳地毯清洗、深圳办公室保洁、深圳厂房保洁、深圳外墙清洗等保洁清洗服务。
提供深圳保洁服务 开荒保洁、日常保洁、家庭保洁、厂房保洁、地毯清洗、外墙清洗
全国咨询热线: 0755-83215796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洁资讯 > 保洁知识

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7-11 05:21:37 来源:保洁知识

  12月16日下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新闻发布会。按照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要求,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汉平先生,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李树广先生,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胡朝阳先生,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曹书江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10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下面,首先请王汉平局长介绍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落实情况。

  大家好!首先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特别高兴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全市教育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结合起来,认真谋划,积极作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序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100%;受益中小学生共计77万人,有实际的需求的学生覆盖率100%。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经市人大票决,定为我市2021年民生实事,为逐渐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市教育系统讲政治、比担当,履职尽责,将小学生课后服务范围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了新突破。课后服务工作由于谋划超前、推动有力,得到了广泛好评。

  为全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建立了领导包联、工作进展周报、约谈调度等推进机制。市教育局组成了13个督导组,对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明查暗访,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全覆盖。严格落实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18时,做到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需求学生,建立弹性离校机制,分时段安排放学,避免“一刀切”,最大限度解决学生家长的实际困难。

  一是因材施教,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不强等特点,课后服务着重开展安全教育,传授基本生活技能,帮助其适应小学生活;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萌发、人际交往经验匮乏,着重开展团队活动,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兴趣爱好和自主能力,增进同学互动交流;针对初中生独立意识渐强,面临中考压力,适时开展心理辅导,适当拓展自主活动。二是突出学生参与,发挥自我服务作用。中小学生不仅是服务对象,也是积极参与者。小学生由学校设定活动主题,选派教师、邀请家长全程看护,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初中生则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主体性作用,自主选题、自主活动,打破传统行政班级教学,实行“走班制”,满足多种需求。三是调动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根据教师专业背景、教学特长设置课后服务课程,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时间、空间上的天然优势,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盼,及时作出调整服务内容。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督导变服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立了领导包联责任制度,相关包联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重大事项亲自跑办、亲自协调,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亮明了态度、彰显了力度。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把包联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各县、市开展互查互访,增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实现共同进步,真正把“督导变服务”,确保民生实事做到百姓群众心坎上、经得起时间检验。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今年以来,按照省定任务要求,强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满足老年人日渐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夯实基础。一是每个县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强化对县域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兜底照护服务功能。二是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确定吴桥、盐山2个县为试点县,在县级层面,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在县域内发挥服务辐射作用;在乡镇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在村级层面,以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为依托,重点为低收入的留守、失能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三是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720张,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840张,245个社区全部完成日间照料服务设施点对点建设任务,实现社区日间照料全覆盖。四是全市29家新培育养老机构通过省聘第三方评估。引导养老机构按照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标对表,完善提升,提高全市养老服务的品质和管理上的水准。五是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指导各县(市、区)依托民政部金民工程信息系统和河北省民政业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充分的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动供需合理匹配。

  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擂台赛,向全省宣传推介“吴桥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经验做法,取得全省靠前位次;承接省365百姓故事汇“最美夕阳红”养老服务专场宣讲录制任务,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农村养老等不同角度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接受节目访谈和录制,五个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沧州养老服务发展的成果;总结推广青县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养老创新模式,倾力打造“孝老食堂”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从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入手,以孝老食堂为基地弘扬孝老文化,从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两个层面保障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为逐步发展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下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强化体系建设,建立完整制度措施、强力提升质量水平,培育沧州特色品牌、打造养老工作亮点,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多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卫生健康委从始至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当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自2015来,为有效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堵点,我市先后启动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专项行动”,从6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级医院“挂号难、上楼难、缴费难,检查难”等问题,全方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为减少聚集,我们通过APP、电话、微信等多途径实现了分时段预约挂号、预约检验检查,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通过一直在优化门急诊、入出院、影像检查、上下电梯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所的服务流程,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截止目前,全市35所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当中有28所实现预约服务,占到80%,全部三级医院和60%的二级医院可为患者提供自助查询服务,29所医院提供多种途径的缴费服务,6所医院实现缴费、充值、候诊、移动支付等全流程业务服务。

  二是提高服务的品质。医院是卫生服务行业的重要窗口,医院的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个服务环节都必然的联系到医院的形象,关系到卫生健康行业形象。全市卫健系统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逐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改进服务态度、推进文明服务,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逐步的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市直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有效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二级以上医院均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80%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一站式”服务;通过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患者回访中心及建立“院长接访日”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是狠抓医疗质量。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落实首诊负责制度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0大患者安全目标,健全医疗质控体系,加强对重点专业、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合理用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五是引导优质资源下沉。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止目前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做到了医联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医联体内设置检验、影像、心电等中心,实现“乡检查、县诊断”。牵头医院共向成员单位派驻高年资住院医师共201名,长期扎根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弄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六是改善就医环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改造卫生设施,清理乱贴乱画,消除卫生死角,完善保洁制度,整治绿地环境,规范车辆停放,解决“脏乱差”问题,严格落实无烟医院有关要求,积极创建“无烟医院示范单位”,全方面推进医院“厕所革命”,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诊疗服务环境。

  各位朋友,以上我从六个方面简要通报了近年来我市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方面的一些工作情况。欢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胡朝阳调研员,下面请曹书江局长介绍门诊慢(特)病申报认定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情况。

  大家好!很谢谢各位对医疗保障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办好10件民生实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医疗保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将门诊慢(特)病网上自主申报医疗机构认定新模式、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列入医疗保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民生实事之一。

  下面,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推进门诊慢(特)病申报认定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关情况。

  为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的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7月1日起沧州市全面实时门诊慢(特)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及时认定、认定通过后就可以享受医保门诊待遇的新模式!我市参保人员可在“河北智慧医保”微信小程序或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上进行门诊慢(特)病申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申报、认定进度和结果。

  认定系统正式运行后,患有门诊慢(特)病的参保城镇职工、城镇和乡村居民均可运用系统来进行申报。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申报,按照技术水平较高、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等原则,各县(市、区)选定承办门诊慢(特)病资料受理和资格认定的机构时,除选定等级较高的定点医疗机构外,也将合乎条件的部分乡镇卫生院纳入了认定机构范围,减轻年老或行动不便、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居住偏远等人员跑腿负担。新的认定模式改变了原来需每年定期收集提交纸质材料,由经办机构组织集中评审的模式,参保人员网上在线申报和资料提交,在手机上随时查看申报认定进度和结果,申报方式更加便利,认定流程更加透明。同时,认定频次大幅度的增加,由原来一年只有1-2次集中申报,调整为可全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随地申报。参保人待遇享受更加及时,认定通过后可即时享受待遇,逐渐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自7月份新模式启动以来至今,全市门诊慢(特)病共认定通过12462人次,其中慢性病认定通过6366人次,特殊病认定通过 6096人次。实际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今年医保领域重点改革任务,也是我市承接京津冀一体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此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地落实,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县(市、区)全覆盖。2020年6月以来,我市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先期开通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业务的基础上,今年分2批次分别将37家和30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业务。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有71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业务,包含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每一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保人员提供包括个人账户和普通门诊统筹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二是免除普通门诊异地就医备案。目前异地就医住院仍遵循先备案后就医的要求。在推进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工作中,我们深入医疗机构,扎实开展调研,了解医疗机构和群众的需求,发现门诊就医的主要特征为频次高、突发性强、诊疗时间短。针对上述特点,经研究确定,我市参保人员在省外开通门诊异地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无需备案,发生的个人账户和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的相关医疗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持社会保障卡可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直接结算的普通门诊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的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规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自今年9月1日起,我市全面落实医保“省内无异地”政策,即我市参保群众在河北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无论门诊或住院,都无需进行网上异地就医备案就可以享受参保地待遇政策和结算方式。

  三是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外扩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将本市定点医疗机构纳入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同时,与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互通互联,在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均能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便利。我市参保人员到外省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可登陆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的“跨省异地就医查询”栏目可以查到开通住院和门诊费用的统筹地区和定点医疗机构;还能够最终靠“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中“我的医保”模块下的“公众查询”栏进行查询。

  自6月30日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个多月的时间,我市参保人员跨省就医门诊直接结算27143人次,总费用 687万元;外省参保人员来我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直接结算18654人次,总费用238万元。参保人员不管是外出看病,还是出差学习、走亲访友、旅游观光,都有“医疗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完善慢(特)病评审医疗机构及医师准入准出机制,快速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面工作,积极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部分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医保体验。

  谢谢曹书江局长。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王汉平:答:按照省文件要求,我市课后服务坚持公益导向,不向学生、家长收取或转嫁费用。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了省级规定的“按照不高于当地绩效工资指导线倍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增加部分用于课后服务学校教职工的补助”政策。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按照每天每班配备1名管理教师,上班时间为1.5个课时,每课时补助60元的标准,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2比例分担,落实主城区课后服务教师补助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待遇。

  王汉平:答:根据市教育局安排部署,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家校无缝对接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加强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校门值守力度,严格落实考勤记录。建立了课后服务学生家长通讯录,遇有突发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确保妥善处理。建立了风险评估预警,健全了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意外伤害险制度,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记者提问3:我市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彻底改善就医环境和老百姓的就医感受,仍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请问,下一步,在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方面,还会采取那些具体措施?

  胡朝阳: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您也提到,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整体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日渐增长的多层次健康需求任旧存在一定的距离,新时代的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从线上到线下,涵盖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措施、服务方式、服务态度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沧州医疗服务品牌,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巩固现有成果,建立医疗服务五项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将认真总结,建立和巩固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预约时段将更精准;全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查房、远程培训等服务;二、三级医院全面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市域内更多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二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1.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危重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2.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域内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3.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4.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急慢分治。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5.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一直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6.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全市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7.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一体化护理体系。8.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探索慢性病患者长处方。9.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10.以后勤服务为突破,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曹书江:答:按照服务半径适宜, 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的要求,遵循临床科室设置齐全、医疗总实力和技术水平较高、医保管理服务规范、具备直接结算资格的原则,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选定承办门诊慢(特)病资料受理和资格认定医疗机构,负责门诊慢(特)病的初审、复审工作。

  目前,市本级在市区内首批选择了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和2家专科医疗机构,负责市本级参保患者门诊慢(特)病认定工作,分别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及南院区(二门诊)、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东院区(道东医院)、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沧州市精神病医院;各县(市、区)医保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至少选择一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参保患者门诊慢(特)病认定工作;乡镇卫生院可纳入门诊慢(特)病认定机构范围,承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种的认定工作,对不具备门诊慢(特)病认定能力的相关病种可由县(市、区)承办医疗机构进行认定。对精神障碍等特殊病种根据真实的情况,可在县域内选择二级以下合乎条件的专科医疗机构进行认定。

  曹书江:一是对参保人员伪造虚假医疗资料和证明,骗取门诊慢(特)病待遇的,一经查实,取消待遇资格,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二是将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慢(特)病认定工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管理,在门诊慢(特)病认定过程中,违规操作的,暂停或取消该医疗机构门诊慢(特)病认定资格。三是将医师门诊慢(特)病认定工作纳入医师考核管理,未严格执行门诊慢(特)病认定程序、标准或存在徇私舞弊、伪造病历等把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参保人认定为门诊慢(特)病患者的,暂停违规医师医保处方权3-6个月,严重者暂停1-5年;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追回医保基金,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提问6:我市中心城区哪些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

  曹书江:答:我市中心城区开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18家。其中市本级开通了16家,分别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及南院区和大化分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东院区、沧州眼科医院、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沧州和平医院、沧州玛丽亚妇产医院、沧州爱尔眼科医院、沧州安定医院、沧州玉泉皮肤病医院、沧州口腔医院、沧州育红口腔医院;新华区、运河区各开通1家,分别是是沧州华美妇产医院、沧州华欣心理康复医院。

  感谢大家对10件民生实事的关注,谢谢4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除现场发布的4个部门以外,还有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妇联等部门在10件民生实事中也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任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书面交流材料,记者朋友们可根据资料上的联系方式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恳请各位记者积极宣传报道我市10件民生实事取得的成绩。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以让沧州人民“有学上、有好学上、有安全的学上、有舒心的学上”为重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全力提升沧州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建议》及省教育厅加强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快速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市格外的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把农村幼儿园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乡村幼儿园建设,积极扩充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服务人口3000-5000人”“学前教育服务网村村覆盖”的原则,全市已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一是实施好民生工程,积极扩充资源。2019-2021年期间,按照省市“双创双服”活动总体部署,幼儿园建设工作连续被列入民生工程。3年来我市规划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70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实施方案,逐县压实项目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台账制度、督查制度、月报制度,加强协调调度,全力推进全市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每年度所有建设项目均提前完工。

  二是高位推进攻坚年,促进普及普惠发展。为促进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市委市政府将2020年确定为学前教育攻坚年,高位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通过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扩充了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通过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组织优质园送教下乡,进一步规范农村园办园行为,推进农村幼儿园科学保教,逐步的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三是补充幼儿师资,进一步推进全覆盖。2021年,市教育局联合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转发了河北省进一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沧州市进一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各县(市、区)逐步优化农村幼儿园布局,切实增加农村幼儿教师总量。联合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部分县(市、区)结合幼儿园教师需求真实的情况,制定了2021年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计划,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今年我局负责就业职业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全年目标任务是开展各类职业培训73750人次以上。其中,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44250人次以上,社会性职业培训29500人次以上;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补贴性培训70387人次、社会性培训66361人次,分别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59.07%、224.95%。两所技工院校,毕业生1178人,目前1170人就业,就业率99.32%。

  我市制定了《沧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工作方案》,明确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办的职业技工院校、民办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或专家评审方式确定。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定点培训机构147家。制定了《沧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定点培训机构增补淘汰机制,每年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有一定的问题的培训机构取消定点资格。

  在省厅开发的10家线上培训平台中,我们筛选7家作为我市职业技能线年疫情期间,大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活动。制定实施了《沧州市人社局关于有序恢复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沧州市人社局关于有序恢复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沧州市2021年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下达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指导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加快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和专账资金支出进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全力以赴推进就业职业培训工程的实施。为快速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9月份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向省人社厅和财政厅申请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调剂金9000万元,以确保我市各县(市、区)培训任务和专账资金使用指导计划的完成。

  5月份,市人社局、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人社厅、财政厅〈关于充分的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的通知》,把援企稳岗作为培训针对性的重要举措,抓好以工代训扩就业稳就业工作,重点加大外贸企业以工代训力度。我们将省、市以工代训职业培训文件政策通过人社局官网、微信群、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将以工代训作为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维护相关企业切身利益、援企稳岗、扩就业稳就业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力争把有关政策宣传到所有能够享受政策的企业和职工。加强了与商务部门的联系沟通,掌握了全市2020年以来有外贸业务的2000余家企业的基础信息,组织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上述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宣讲政策,提高了这一些企业和职工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和专账资金拨付进度。截止目前,我市以工代训职业技能培训9906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7.72%。

  今年我市所有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补贴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都纳入了河北省职业培训管理系统全程视频监管。同时人社部门加强监管,包括开办申请及相关材料审查、开班当天身份核查、培训期间不定期不定时现场抽查、结业考核现场逐人实操培训情况核查,重点加强线上培训监管和线下实操培训质量监管,确保享受补贴参训人员本人全程认线月份,全市拨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8643.2376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省人社厅、财政厅有关处室对接,加大跑办力度,争取省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调剂金9000万元支持,继续推进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实施,确保各县(市、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部署,10件民生实事中生态环境局主要任务为强化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按照沧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局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现汇报如下:

  今年3月,沧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沧州市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工作专班,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工作。印发了《关于落实“民生工程推进月”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的通知》(沧环办函﹝2021﹞96号),制定了《沧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沧土领办【2021】12号,以下简称《方案》),经第1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印发。按照推进10件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制定了《沧州市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指导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

  1月下发《关于印发沧州市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再排查再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沧水领办〔2021〕7号),成立沧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启动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再排查再整治工作。4月印发《沧州市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沧水领办〔2021〕31号),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再排查的函》(沧环函〔2021〕76号),要求各县(市、区)对疑似黑臭水体逐一进行再排查,全部建立清单和台账。9月印发《关于落实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管控机制的通知》(沧水领办〔2021〕101号),要求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管控机制,实现动态清零。

  我局实行月调度制度,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展进行月通报,督促进展慢的县(市、区)加快工作进度,定期将进展情况上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我市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任务为完成覆盖753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且突出具备条件地区实行管网归集和终端无害化处理,注重中水再利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截止9月底,全市已完成建设覆盖753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年度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泊头市完成覆盖30个村庄(任务数30个),渤海新区完成覆盖10个(任务数10个),沧县完成覆盖50个(任务数50个),东光县完成覆盖99个(任务数99个),高新区完成覆盖2个(任务数2个),海兴县完成覆盖94个(任务数94个),河间市完成覆盖33个(任务数33个),黄骅市完成覆盖31个(任务数31个),开发区完成覆盖2个(任务数2个),南皮县完成覆盖38个(任务数38个),青县完成覆盖46个(任务数46个),任丘市完成覆盖126个(任务数126个),肃宁县完成覆盖148个(任务数148个),献县完成覆盖44个(任务数44个)。完成覆盖753个村庄中,纳入城镇管网的村庄31个,覆盖人口6.116万人,占比4.1%;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2个,覆盖人口3160人,占比0.3%;建设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59个,新增集中处理能力2935吨/日,覆盖村庄720个,覆盖人口62.989万人,占比95.6%。

  农村黑臭水体一轮和二轮排查整治工作于3月9日全面完成,沧州市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105条,完成治理98条。新增农村黑臭水体7条,均来自黄骅市,均已明确治理时限,当时正在开展治理工作。经各县(市、区)第二轮核查上报数据,已经完成治理的98条农村黑臭水体未出现反弹现象。4月份,各县(市、区)采用无人机飞检、视频监控等各种技术手段对全域5646个村庄进行了自查,并对省厅交办的30334个新增疑似农村黑臭水体清单进行核查。5月14日,有报导称“河北青县多个村庄现粉色、黄色、黑色恶臭坑塘,乡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省、市共同督导,要求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截至到6月4日,7个坑塘完成治理。2021年全市累计新增农村黑臭水体30个,全市累计128个,截止6月13日,全部完成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工作专班于第二季度每个月均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同时结合沧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对各县(市、区)开展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情况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专班调度会上进行会商。为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民生工程,按照市委领导要求,于7月19日开始,开展为期一周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县(市、区)互查工作,督促工作做到实处。经互查,各县(市、区)已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覆盖工程均完成,满足覆盖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规模要求。

  4月份,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联合成立督导组,对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做督导检查。5月份,为贯彻落实全市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整治工作调度会精神,按照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要求,以及省、市《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市纪委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月份,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组成验收组,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组织验收。截止8月10日,全市128个农村黑臭水体完成现场验收,验收组通过公众评议、查阅机制台账和实地核查治理情况等方式,判定128个农村黑臭水体验收合格,验收结果在水体所在村庄进行公示。

  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民生工程现场督导月”活动加快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的通知》(沧环办函[2021]428号),自9月16日至10月11日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现场核查。按照通知要求,涉及有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任务的14个县(市、区),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逐个现场检查。对于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要重点检查设施运行情况,是否建立规范运行台账等。对于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的村庄,要对农户粪污收集、转运、处理情况进行核查,是否真正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长效运维机制是否有效落实。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对重点县(市、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每个县(市、区)抽查不少于2个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足2个的全部检查)。经各县(市、区)现场核查及市局督导检查,我市新建的集中式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建立了规范运行台账;新增建设的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农户粪污收集、转运、处理情况正常,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长效运维机制得到有效落实。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力争全市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行、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1、全面落实责任。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强化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项目落地、资金统筹使用、工程推进实施、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全力打通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县乡村真正落实属地职责。

  2、强化监督指导。组织协调生态环境监管力量下沉到农村、执法在一线。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处理设施监督监测,确保治理设施达标排放。加强生态环境信访管理,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实地调查,剖析根源、督促整改。

  3、落实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机制。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压实各级网格化环境监管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排查机制。对农村黑臭水体和存在演变为黑臭水体风险的坑塘、沟渠全部覆盖监控,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巡查排查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结合转变。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办好10件民生实事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河北福嫂燕赵家政”任务目标,沧州市妇联主动作为、深化举措,以“培训+竞赛+公益活动+京津冀供需对接”家政工作新模式为引领,在典型宣传、技能培训、问需调研、对标先进等方面发力,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沧州日报》、机关党建网等媒体平台推广介绍了沧州市妇联家政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巾帼家政基地26个,带动妇女参与培训2.3万余人次,带动9400余名妇女在家政服务领域实现就业,向京津输送从业人员470人,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并且开展宣讲 302场,培树先进典型155人,实现受益妇女群众近8.1万人。

  一是成立专班,压实责任。成立巾帼家政服务工作专班,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妇女发展部、办公室等相关部室参与,明确主要职责,加强协作配合。二是谋篇布局,精准发力。联合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重点任务、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事项,严格实行台帐管理,每月掌握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三是加强统筹,协同推进。联合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制发专门文件,推动落实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加大家政从业人员输出力度。今年累计向京津输送从业人员470人。四是深入调研,推动落实。结合全市“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深入亚创、博泰等家政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根据家政企业宣传推广、开展公益活动、扩大群众参训率等方面问题,研究针对性举措;深入任丘、泊头、河间、沧县等县(市、区)调研巾帼家政工作,看进展、查问题、补短板,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家政工作落实落地,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宣讲引领,壮大队伍。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进“狮城福嫂”大宣讲活动,市级组建30人福嫂宣讲团。市妇联带领宣讲团成员深入社区开展宣讲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等形式宣讲家政服务相关政策及家政服务知识,积极引领更多妇女加入家政队伍。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大力深化巾帼家政培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家政技能培训班、开办网络微课堂等多种形式,拓展衣橱收纳、产后康复等培训内容,提升家政行业人员素质水平,更好地满足家庭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带动妇女参与培训2.3万余人次,带动9400余名妇女在家政服务领域实现就业,三是双向发力,典型带动。面对疫情防控,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发动巾帼家政基地开设线上公益大讲堂,市妇联联合亚创、紫信家政基地开展线上公益培训,围绕新生儿护理、幼儿早教、衣橱收纳等内容举办公益讲座,组建公益培训群6个,近2000名妇女受益;线下注重发挥巾帼家政示范基地、狮城福嫂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沧州市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及“狮城福嫂”推选命名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3家基地被命名为河北省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及省巾帼家政实训基地、京津冀巾帼家政输出基地,王红霞等5人被评为河北福嫂,全市累计命名市级巾帼家政示范基地41个,培树巾帼家政员典型214人。

  一是创新模式,提质增效。沧州市妇联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在全市推广实施“培训+竞赛+公益活动+京津冀供需对接”家政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家政行业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及巾帼家政基地作用,推动巾帼家政提质增效。7月底,联合德雨职校、德雨家政联盟举办“狮城福嫂燕赵家政”育婴员技能比赛暨京津冀输出对接活动,京津冀14家企业参加活动,30名优秀家政从业人员同台竞技。企业代表围绕《城市家政解决方案》开展交流探讨,对接企业与参赛福嫂进行供需洽谈,与15名福嫂确定签约意向。二是对标学习,拓宽视野。开展“学先进、拓视野、谋发展”观摩交流活动,组织部分县(市、区)妇联主席及巾帼家政基地负责人赴秦皇岛,考察学习该市“互联网+养老”新模式、企业经营管理、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等家政工作模式和经验,助推家政服务企业优化升级。三是搭建平台,形成合力。鼓励县级妇联积极推动本地家政行业协会、联盟成立,以任丘市妇联为试点抓示范带动,率先在全市妇联系统筹建任丘市巾帼家政联盟,并与北京母婴服务协会互签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更多家政人赴京津就业。四是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妇联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对家政基地、福嫂及技能微课进行宣传展示,激励各级妇联组织及家政基地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家政服务工作带动妇女就业,发布巾帼家政相关信息42条,其中被省妇联“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公众号采用信息16条;同时广泛征集全市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家政技能培训及公益活动信息在公众号发布,扩大妇女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并且开展宣讲302场,受益妇女群众近8.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