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的水池,有荷花、浮萍,还养着金鱼和小乌龟呢,你知道吗,最近水池里用的可都是空调水。”冯友律师指着数码相机里的相片,开心肠告知记者。
日前,在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由区妇联和区环保局评选出的12家“环保家庭”围坐在一同,这些有不相同家庭布景和阅历的男女老少却有着一同的特征:环保。每个家庭都有不少风趣的环保故事。
就说冯友律师吧,来拿奖之前还特别把家里和环保主题有关的都用镜头捕捉了一遍,在镜头回放中,记者可真是大开眼界。
镜头一:太阳能设备当“凉亭”。冯友家都用太阳能设备供热水,不只节能,太阳能延伸出来的设备还成了小花园的“凉亭”,在下面放上桌子、板凳,一家人就沉痛坐在一同谈天看报。
镜头二:抽水马桶里有“机关”。冯友家的马桶可不一般,他们把大的矿泉水瓶装满水放置在水箱里,每冲一次厕所都能节约700毫升的水。
镜头三:碧绿的罗汉松。知道吗?罗汉松沉痛制作很多的氧气,为冯友全家供给新鲜的空气。
记者很猎奇,当律师的冯友怎样能把环保常识应用得如此饶有风趣,他骄傲地泄漏,“家有两老,如有两宝啊,我爸爸妈妈都是会计师,白叟家和咱们住在一同,特别会过日子。”难怪,他们家不只环保,还环保得如此有情味。
来自东乐社区的蒋敏环保经历也不少:上街一般都拎着一个用布做的包,买菜、买小食品都用它,很少用超市的塑料袋和一次性袋子;家里的水总是一水多用,手洗完衣服后剩的水,有泡沫的冲厕所,没泡沫的浇花。
风趣的是,蒋敏总是叮咛老伴,“少用点发胶,这个不环保,你不必发胶也相同洒脱嘛。”听着如此诙谐的言语,老伴也乐滋滋地接受了奉劝。
拿到“环保家庭”证书后,杨卿女士笑开了花。家住百仕达花园的她已年过花甲,常带着子女、保姆、小孙子一同为节水出力,每次运用热水器,前段的冷水都用桶接起来用;街坊大多在客厅里装着奢华的灯具,而她家里客厅却装的满是节能灯。
更有意思的是,知道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很严重,杨姨和老伴专门买了一部充电的电动车,外出时稍近点的就骑电动车,远的就坐公交车,老两口骑电动车的场景也成了社区的一道共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