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条街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默默奉献、不怕脏、不怕累的环卫精神,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环卫工人,被誉为“一座城市的美容师”,他们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的“颜值”,也守护着居民的笑容。10月26日是世界环卫日,让我们向“最美劳动者”致敬。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的身影随处可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下,他们就已经挥动着扫帚,清扫着道路上的垃圾和落叶。扫帚与地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城市苏醒的前奏。他们弯着腰,仔细地将角落里的灰尘和杂物清理出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经打扫过后的道路干净整洁。
今年62岁的张琼从事环卫工作21年,见证了城市的变化。清扫地面、擦拭果皮箱和公交车站台……这些是张琼一天重复多次的工作。“工作要反反复复地做,特别是雨季,落叶要及时清洗整理,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道路才能保持干净整洁。”她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我每天凌晨4点半就来,来了之后要清理垃圾、清扫树叶。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城市慢慢的变干净,我心里也很高兴。如今,来思茅旅游的游客慢慢的变多,他们行走在干净的街道上,我也十分有成就感,感觉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汗水和努力。”张琼表示。
采访中,张琼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不仅要忍受异味,还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她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听说10月26日是世界环卫日,张琼感到很惊喜,她说:“凭劳动吃饭很光荣,我还会继续做好这份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在思茅城区街头巷尾,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能看见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有的手中拿着扫帚、钳子和铲子,低头、弯腰、捡拾、清扫、倾倒,有的一手拉着水管,一手持水枪,不停冲洗着街道路面,他们反复重复着这些简单的动作,维护着城市的整洁和美丽。据了解,在思茅区,像张琼一样的环卫工人有1000余名,他们默默坚守在城市的各个街道,为大家提供干净整洁的居住和出行环境。
“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我们的服务范围涉及面广,要负责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的维护和管养等工作。”普洱高漠生态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鄢军益介绍,为了消除树木茂盛、树枝低垂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公司还要定期组织环卫工人利用油锯、高枝剪对道路两旁行道树的下垂枝、延伸枝、枯枝等集中修剪整形,调整枝干的疏密、开合、布局,并及时将修剪下来的树枝残叶清走。
我们的城市,因为有了环卫工人的主动担当和辛勤付出,才变得更整洁、美丽。他们始终坚守在城市“美容”的第一线,不分昼夜,默默奉献,为市民游客营造了干净、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守护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AI、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涨的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亮眼“成绩单”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慢慢的变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规模。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AI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